豐寧是林業(yè)大縣,目前有林地面積50.8萬公頃,草地14萬公頃,林木覆蓋率58.17%,境內的潮、灤兩大河流分別注入密云水庫和潘家口水庫,是京津冀的綠色生態(tài)屏障和重要水源地。
近年來,豐寧縣緊緊圍繞“生態(tài)立縣”戰(zhàn)略,立足于“兩區(qū)”核心定位,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,深入開展大規(guī)模國土綠化行動,不斷激活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源動力,構建了“造管一體化”工程建設管理模式,助力三北工程建設,為筑牢京津冀北部綠色屏障提供了堅強保證。
“造管一體化”工程建設管理模式是豐寧縣2014年開始總結前期工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,通過逐步完善形成的造林工程管理機制,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效,在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設中發(fā)揮了重要重要。
合理確定造林工程建設期。在造林過程中,苗木如栽植不當在2年內存在有假活的情況,特別是秋季造林當年更無法識別造林成活率;要想識別造林成活率必須經過至少1-2個生長季。2014年前工程造林實行當年造林當年結算的方式,出現了工程款已經結算但無法判斷工程建設成效、實際造林成果不理想的狀況。要真正評價工程成活率需要栽植后的1-2個生長季,因此將林業(yè)工程建設及工程款結算時間延長1-2年,達到3年為宜,可以有效保障施工隊伍嚴格按造林技術規(guī)程施工。
合理確定成活率及保存率。按400毫米降水線、半干旱區(qū)域造林及林業(yè)工程建設要求,成活率達到70%、保存率達到41%,即認為造林成功。由于樹種、立地條件、降雨量等因素不同,初始工程成活率、保存率要求過高,絕大多數施工隊造林工程很難達到,既不符合實際,又使得大部分工程無法結算;標準要求過低,隨著成活率、保存率逐年下降,三年后會出現造林失敗的問題。根據實際情況,確定每年驗收時段成活率必須達到80%、保存率達到80%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。通過這種手段,將造林與管護同樣確定為施工隊的職責,各施工隊從工程建設之初就十分重視每個施工、補植和管護環(huán)節(jié),確保了工程成活率、保存率。
合理確定造林工程利成效。合理確定造林工程利潤率十分重要,要讓施工隊通過良好的管理和精心施工實現效益,才能保證工程建設質量,在設計時進行精準測算,利率保持在40左右區(qū)間,是較為合理的。每年支付工程款比例高低同樣會影響工程建設成效,第一年支付比例過低,不符合財務要求,施工隊伍墊付成本過大;支付比例過高超過建設成本,甚至形成較大利潤空間,反而影響施工隊后兩年對工程的補植和管護精力投入,一旦工程出現較大損失,施工隊會出現跑路問題,造成工程造林失敗。因此我們將三年支付比例由起始的5:3:2調整為4:3:3,將施工利潤實現期放在后兩年,保障了施工隊伍在三年內持續(xù)抓好補植和管護工作,確保工程建設成功率。
建長期管護機制形成管護鏈條。造林工程“三分造七分管”,不僅要重視按《造林技術規(guī)程》施工,更要注重工程建成后的管護問題,形成從初始造林-幼林-成林的管護鏈條。工程造林設計時,必須充分考慮建設期圍欄、警示牌等管護設施,又要考慮建設期后幼林期管護資金和手段的跟進,“扶上馬送一程,獨立后方可松手”。一般造林工程至少要經過8年期才能具備一定的抵抗能力,進行入速生期,才能達到列入公益林標準,列入公益林后才能保障有長期管護資金支撐。因此,工程設計時要考慮至少8年有管護費用,頭3年由施工隊伍管護,工程交付后,還要列入至少5年管護費用,由項目管理單位管理通過聘用專門管護人員或者管護公司進行管護。按河北省目前市場計算,每年每畝管護費用標準應在6-15元左右。
實行優(yōu)質工程制度和黑名單制度。造林工程有專業(yè)性、地域性特點,只有長期研究和從事造林工程的施工隊伍,才會注重總結施工、管理、技術、苗木、資金支撐、地域特點等各方面經驗,才會持續(xù)抓好對造林人力、物力 、精力的投入,才能更有效保證造林成功率和較高的利潤率。目前造林施工市場上個別存在一些“注冊個公司就造林掙巧錢”的現象,由于造林經驗、管理、技術、資金等不足,工程沒完成、資金投入不少,工程款無法結算,造成了“兩敗俱傷”的問題;個別有的施工隊借用資質攬活,不管工程質量,甚至出現跑路問題;同時也必須防止好的施工隊伍“躺在功勞簿上”,出現懈怠問題。因此,為防止上述問題的出現,凡是達不到工程建設要求的施工隊伍不予結算工程款,還要將公司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單管理,在一定時期該公司及法人代表關聯公司不得從事本場工程招標;凡是建設工程達到標準的,發(fā)放優(yōu)質工程證書,利于其今后投標相應工程。只獎優(yōu)罰劣才能保證造林施工市場的良性發(fā)展,杜絕投機取巧。
強化工程管理是目前生態(tài)建設的重中之重,在管理機制上除工程招標管理模式、“造管一體化”模式外,基層群眾還探討出購買造林成果、公開拍賣造林建設工程等模式,充分調動了社會資本、農民合作社、項目區(qū)群眾生態(tài)治理、造林綠化的積極性與參與度,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,提高了生態(tài)治理工程建設的成功率。綜合分析上述各類管理模式,無不是注重工程建設的設計、驗收、管護三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把市場上比較成熟的施工建設環(huán)節(jié)放開、放活。購買造林成果、公開拍賣造林工程等模式還有利于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。
(陶世杰 何樹臣)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