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連職工請注意,有需要雇撿棗工的,請速到連隊辦公室門前……”11月13日一大早,天剛放亮,兵團十四師二二四團一連的高音喇叭就開始播放通知。在連隊辦公室門前,從大巴車上、小轎車上下來好幾十號人,非常熱鬧,他們都是來自附近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少數民族群眾,來助力職工采收紅棗。
自紅棗采收以來,二二四團到處是一派繁忙景象。為迎請撿棗工,該團從領導到職工,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。誰能一下子請來一大車人,那是很令人羨慕的。一些職工每天早早就守候在315國道旁,其最大的心愿就是多“搶”幾個撿棗工幫助撿棗。當天“搶”不上的人,只好郁郁而歸,企盼來日。這些涌入二二四團的撿棗工,是現在二二四團最受歡迎的人。
二二四團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、昆侖山腳下。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充足日照、昆侖山上的純凈雪水、敢想敢干的兵團人,孕育了聞名遐邇的昆侖玉棗。該團生產的大棗,因個大、皮薄、核小、肉厚、味美營養(yǎng)而享有盛譽。今年,該團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,在狠抓社會穩(wěn)定的同時,注重棗樹管理,力保紅棗品質。十幾萬畝紅棗喜獲豐收。
豐收的紅棗,不只是二二四團職工群眾的希望,也給附近鄉(xiāng)鎮(zhèn)的鄉(xiāng)親開啟了一條多元增收的通道。每天,附近鄉(xiāng)鎮(zhèn)都有數千人到二二四團撿棗。他們和兵團職工一起勞作,一起增收,促進了兵地融合,增進了民族團結,實現了兵團助力地方精準脫貧,發(fā)揮了兵團大熔爐、示范區(qū)的作用。撿棗的收益比較可觀,撿一筐棗通行價位是4元錢,一個普通撿棗工每天收入大約有一百五六十元。
在二二四團,隨便走進一個棗業(yè)連隊,家家戶戶,房前屋后,紅棗堆積得像一座座小山丘。紅棗產業(yè),不僅創(chuàng)造了二二四團曾經的經濟輝煌,而且也一直在書寫著這一方天地的生態(tài)佳話。當年,這里是一望無際的沙包,如今,這里是一望無際的棗園。二二四團人在收獲紅棗的同時,也在收獲生態(tài)紅利,名符其實地扛起了生態(tài)衛(wèi)士的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