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塊種了一輩子的田屬于我了”
——記翻身農(nóng)奴、江孜縣熱索鄉(xiāng)幫日村普布多吉
圖為四世同堂的普布多吉老人(前排右一)一家。記者 扎西頓珠 張斌 攝
身份背景:
普布多吉,男,1933年出生,現(xiàn)年86歲,日喀則市江孜縣熱索鄉(xiāng)幫日村村民。民主改革前,普布多吉一家13口人,分別在各莊園做“差巴”,普布多吉13歲就隨父親在重孜莊園干活,直到民主改革后,才獲得人身自由。如今,普布多吉一家11口人,四世同堂,生活富足幸福。
初春的年楚河畔,萬畝良田上,群眾正忙著開犁春耕,你來我往,一派忙碌景象。
沿著日江公路向東行駛一小時,便來到江孜縣熱索鄉(xiāng)幫日村普布多吉老人家。這是一棟嶄新的藏式民居,小院內(nèi),各色天竺葵含苞待放,家門口還停著一輛小貨車。
普布多吉和普布國杰兩位老人正用早茶。記者 扎西頓珠 張斌 攝
普布多吉老人的兒子次旦平措熱情地將我們迎進家中。客廳里,家用電器一應俱全,普布多吉老人和弟弟普布國杰正盤腿坐在藏式床上,喝著酥油茶閑聊。
“波啦囔尼(兩位老人),你們身體還好吧?”
“我倆吃得好,睡得好,身體好著呢!”別看身材精瘦,普布多吉老人卻耳聰目明,聲音洪亮。
生于1933年的普布多吉是家中長子。“從小,我就看著父母沒日沒夜地在莊園里干活。那時候,父親因為沒能按時完成莊園主交代的任務,臉被莊園管家用皮鞭打壞了,落下了殘疾。”
普布多吉老人感慨地說:“舊社會是真正的‘人間地獄’。”
“民主改革前,我們天不亮就要前往莊園做苦役,天黑了才能回家。”“后腦照不著太陽”是舊社會幫日村人的真實寫照。
“那時候,秋收是父母最犯愁的時候,辛苦一年卻要將大部分收成上交給莊園主,剩下的一點糧食要拿去還之前借的糧食,這樣一來,第二年還得靠借糧食過活,真的苦不堪言。”普布多吉老人回憶說,“那時候,‘差巴的兒子永遠是差巴’,我們的父親是重孜莊園的‘差巴’,所以我們兩兄弟也是‘差巴’,沒有選擇的余地,生活里只有黑暗和絕望。”
1959年,共產(chǎn)黨來了,解放軍來了,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農(nóng)奴終于看到了希望。
“直到今天,我都清楚地記得,那天,村里來了幾位干部,說莊園主已經(jīng)被解放軍趕跑了,要給我們分土地。我父親不相信,說這種好事怎么可能輪到我們‘差巴’身上,讓我狠狠掐他一下,看是不是在做夢。”普布多吉老人說,“當這一切都成為現(xiàn)實后,父親用顫抖的手指著不遠處的土地,流著淚說,那塊種了一輩子的田,終于屬于我了。”
兩位兄弟老人在自家院內(nèi)與曾孫子一起曬太陽。記者 扎西頓珠 張斌 攝
民主改革后,普布多吉老人一家靠著勤勞的雙手,讓日子慢慢地越過越好。
“你看,我兒子次旦平措在國家培養(yǎng)下,從技術員一步步成長為幫日村黨支部書記,帶著全村人致富奔小康。‘差巴’的兒子再也不是‘差巴’了。”普布多吉的話語中充滿了感激和自豪。
2010年,依托安居工程,普布多吉一家搬進了占地400多平方米的藏式樓房。幾年前,普布多吉的孫子普布次旺與頓珠參加了當?shù)卣块T舉辦的技術培訓,憑著一手木工手藝,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。2018年,普布多吉一家的現(xiàn)金收入達到近17萬元。
如今,八旬高齡的普布多吉老人已是四世同堂。“黑暗艱苦的日子早已過去,這么幸福美滿的生活,我們都想多活幾年!”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轉(zhuǎn)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(wǎng)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(wǎng)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(wǎng)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(wǎng)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(wǎng)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