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. 茶竿竹(嶺南科學雜志) 青籬竹(中國樹木分類學),沙白竹、亞白竹、厘竹(廣東),苦竹(湖南)
Pseudosasa amabilis (McClure) Keng f., Clav. Gen. et Sp. Gram. Prim. Sin. 154. 1957;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·禾本科 31頁 圖20. 1959. ——Arundinaria amabilis McClure in Lingnan Sci. Journ. 10: 6. 1931, desc. Angl. et in ibid. 13: 503. 1934; 陳嶸, 中國樹木分類學 82頁. 圖60, 1937; 香港竹譜 21頁. 1985; 中國竹譜 99頁. 1988.
8a. 茶竿竹(原變種) 圖版195: 1-6
var. amabilis
竿直立,高5-13米,粗2-6厘米;節(jié)間長(25)30-40(50)厘米,圓筒形,幼時疏被棕色小刺毛,老則變?yōu)楣饣瑹o毛,橄欖綠色,具一層薄灰色蠟粉,竿壁較厚,堅硬,有韌性,髓白色或枯草黃色,呈橫片狀或海綿狀充滿上部節(jié)間的內腔,在下部節(jié)間空腔內的髓則常干縮,呈薄片狀或碎片狀附著內壁,中空;竿環(huán)平坦或微隆起;竿每節(jié)分1-3枝,其枝貼竿上舉,主枝梢較粗,二級分枝通常為每節(jié)1枝?;X鞘遲落性,暗棕色,革質、堅硬、質脆,中部和基部較厚,背面密被栗色刺毛,尤以其中下部密集,腹面平滑而有光澤,邊緣具較密的長約5毫米的纖毛,頂端截形,鞘口于籜片兩邊各有數(shù)條直而堅硬先端略彎曲的剛毛狀繸毛,其長可達15毫米,籜舌棕色、拱形,邊緣不規(guī)則,具睫毛,背面具微毛;籜片狹長三角形,直立,暗棕色,先端銳尖或呈錐形,邊緣粗糙,內卷,縱脈顯著,具小橫脈,質較籜鞘稍薄。小枝頂端具2或3葉;葉鞘除邊緣具纖毛外,余處均無毛,質厚而脆,鞘口兩邊稍高,具幾根直而先端扭曲的繸毛,后者長7-15毫米;葉舌高1-2毫米,邊緣密生短睫毛;葉片厚而堅韌,長披針形,長16-35厘米,寬16-35毫米,上表面深綠色,下表面灰綠色,無毛,嫩葉時基部有微毛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嫩葉邊緣一側具刺狀小鋸齒,另一側鋸齒不明顯而略粗糙,老葉邊緣近于平滑而內卷,次脈7-9對,有小橫脈;葉柄長約5毫米?;ㄐ蛏谌~枝下部的小枝上,為3-15枚小穗所成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;小穗柄長2-10毫米,生有較長的微毛,其下還具長2-3毫米的小型苞片;小穗含5-16朵小花,披針形,長2.5-5.5厘米;小穗軸節(jié)間長約3毫米,粗1毫米,基部扁而細,上部具毛;穎2,背面上部密生纖毛,并在邊緣有較長的纖毛,而下部則無毛,第一穎披針形,長6-7毫米,寬2-2.5毫米,第二穎長圓狀披針形,長9-11毫米,寬4-5毫米;外稃卵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長10-15毫米,寬4-8毫米,背面密生微毛,上部的邊緣有纖毛;內稃廣披針形,長5-9.5毫米,脊間寬1-2.5毫米,下部無毛,脊上具微毛;鱗被3,居中一片較小,匙狀乃至披針形,長2.5毫米,寬約1毫米,膜質,下部則較厚,邊緣上部生纖毛;雄蕊3,花絲長約9毫米,花藥長6-7毫米;子房細長、呈紡錘形,無毛,柱頭3,長約5毫米,勁直,疏生羽毛。穎果成熟后呈淺棕色,長5-6毫米,直徑約2毫米,具腹溝。筍期3月至5月下旬,花期5-11月。
產(chǎn)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省區(qū),近年江蘇、浙江有引種栽培。生于丘陵平原或河流沿岸的山坡。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廣寧。
茶竿竹之主竿直而挺拔,節(jié)間長,竿壁厚,竹材經(jīng)沙洗加工后,潔白如象牙,過去是我國傳統(tǒng)出口商品,可作釣魚竿,滑雪竿、曬竿、編籬笆等用。筍不作食用。
8b. 厚粉茶竿竹(變種)(植物研究)
var. farinosa C. S. Chao ex S. L. Chen et G. Y. Sheng in Bull. Bot. Res. 11(4): 4, 5. 1991.
與原變種的區(qū)別在于籜鞘質地較薄,葉片較狹,小穗上穎及稃片上都具厚的白粉而毛較少或幾呈無毛。花期4月,筍期4月。
產(chǎn)廣西荔浦縣大口(模式標本產(chǎn)地)。
8c. 福建茶竿竹(變種)(南京大學學報) 圖版195: 7, 8
var. convexa Z. P. Wang et G. H. Ye in Journ. Nanjing Univ. (Nat. Sci. ed.) 1981 (1): 98. 1981.
與原變種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籜鞘之頂端兩側隆起,籜舌背部具白粉。
產(chǎn)福建政和(模式標本產(chǎn)地)。生于山坡林邊。
8d. 薄籜茶竿竹(變種)(植物分類學報)
var. tenuis S. L. Chen et G. Y. She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21(4): 407. 1983.
本變種的籜鞘、葉片質地較薄,籜鞘背部散生刺毛,僅在其中部和基部有較明顯的淡棕色刺毛,籜鞘兩側略高,具橢圓狀籜耳或僅有數(shù)條繸毛,幼竿籜環(huán)下密具白粉和稀疏倒刺毛,與原變種可以區(qū)別。
產(chǎn)湖南及福建。生于向陽山坡。模式標本采自福建三明市莘口。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(wǎng)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(wǎng)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(wǎng)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(wǎng)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(wǎng)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