蘄蛇、金錢白花蛇都已經發(fā)過,閱讀量一般,可能是都不感興趣,抑或是都怕看蛇,還有就是筆者技術問題,枯燥乏味的硬科普。時間是個海綿,壓得出水,擠的出汗。
烏梢蛇來源于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(Cantor)的干燥體。捕捉后,要開膛破肚,去除內臟,盤成一盤,進行干燥。模仿了烏梢蛇棲息時狀態(tài),也利于鑒別特點的觀察。
烏梢蛇分布范圍廣,從南至北,在河南山村老家,筆者見過數(shù)次,但每一次都沒有留下他的照片,有些遺憾,但每次遇見,都讓筆者汗毛直立。線狀的身體,S行的走位,入水或陸行,晃動的草叢,絲絲的響聲,有一次擦肩而過。
烏梢蛇是常見的祛風濕藥,具有祛風,通絡,止痙功效。臨床用于風濕頑痹,麻木拘攣,中風口眼?斜,半身不遂,抽搐痙攣,破傷風,麻風,疥癬等。民間亦常用其全體泡酒,用于外傷或疼痛。
而今天的主題,依舊是烏梢蛇鑒別特點,烏梢蛇鑒別特點明顯,筆者用兩張圖做細化鑒別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1 烏梢蛇多呈圓盤狀,表面黑褐色或綠褐色,表面密被菱形鱗片;
2 背鱗數(shù)行,成雙;背部中央具2~4行強烈起棱的鱗片,并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,稱之為“黑線紋”;
3 頭部鑒別特點明顯且多,頭扁圓形,上唇鱗8枚,第4、5枚入眶,頰鱗1枚;
4 頭側面可見口內細齒、凹陷具光澤的眼、較小的眼前下鱗1枚、眼后鱗2枚和下唇鱗
5 腹面剖開邊緣向內卷曲,另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;
6 尾部漸細而長,尾下鱗雙行;
7 頭部特點可見吻鱗、鼻間鱗、前額鱗、額鱗、眼上鱗及頂鱗;側面可見鼻孔、眼及側面鱗片分布。
根據以上,烏梢蛇常規(guī)鑒別便可掌握,以上僅是個人意見,歡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。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